【资料图】
冀时客户端报道(拍客 张建民)1月25日正月初四,易县文化广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摆字龙灯表演技艺精湛,赢得阵阵掌声,据了解,摆字龙灯起源于清西陵的守陵村忠义村。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初年,摆字龙灯一直是西陵守陵衙门拜年时的表演节目。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该龙每一节可作为汉字一个笔画,绣球为 " 点 ",舞动中可摆出十三画以内的汉字,因而还称为 " 文龙 "。易县摆字龙灯既能舞出中国传统龙鲜活灵动、翻江搅海、振兴图腾的气势,又能摆出 " 国泰民安 "、" 中华巨龙 " 等变化多样的造型字句,更能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体现创新精神,内涵更为丰富。2008 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