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改革办正式公布
20个市级年度优秀改革案例名单
这是深圳市首次开展
【资料图】
改革案例的年度评选工作
此次案例评选标准注重实绩实
突出改革成效、制度创新和
示范效应三个方面
其中,光明区的
创新光明科学城科技体制机制项目
荣登榜单
↓↓↓
过去四年,光明勇担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总目标、总龙头、总牵引,奋力谱写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新篇章。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在建和运营大科学装置、研究平台、实验室达14个。
探索合成生物领域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模式 相关做法被国家发改委面向全国推广
推进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集聚国家级人才38人,杰青、长江学者8人。在全国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成果转化模式,相关做法被国家发改委纳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面向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政策,建成合成生物产业园,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36家,认定合成生物企业17家、企业估值约120亿元。在全国率先筹建合成生物天使基金,一期规模3亿元。
探索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在全市率先实现合成生物领域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拜耳制药、辉瑞等100余家企业,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推动深圳湾实验室与拜耳制药、迈瑞医疗等企业进行深度科研合作,与辉瑞合作共建百瑞创新中心共同推进药物研发转化,与北京百奥智汇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开展创新药物开发、重大恶性肿瘤精准防控等研究。
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目前已建成21个联合实验室,2021年新增2个联合创新中心和4个联合实验室。其中,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联合创新中心,主要围绕合成生物技术、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等方面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技术平台建立等创新活动。
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在全市率先实现实验室全面自主管理人财物
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赋予最大程度自主管理权,实现实验室全面自主管理人、财、物资源。创新建设方式,坚持打造长期稳定支持型事业单位,取消传统编制管理,保障科研预算充足。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成立招聘委员会,通过国际同行评审等方式建立多维度评价考核体系。
目前实验室共有在职人员994人,其中院士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8人、杰青15人、长江学者12人。实验室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8项;累计设立自主立项项目5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
探索光明科学城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改革 在全市率先实现分类追踪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
全市率先制定区级人才发展长期规划,推出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系列政策,在全市率先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制定政策。创新实行“先调研需求后精准画像、先智能筛选后人工匹配、先线上对接后现场签约”的“三先三后”分类追踪人才模式,已引进北京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90余人。
搭建创业平台,区留学生创业园连续三年被省科协评选为年度“省级优秀海智工作站”,2021年新增入园海归团队19个。
实施博士后工作站点“倍增计划”,建成博士后工作站点28家,其中华星光电和亚能生物成为首批由深圳市授权设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推进光明科学城科技体制配套改革 在全市率先实现揭牌综合改革示范点和试点海关系统综合改革示范项目
推进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全市率先揭牌综合改革示范点8个,其中“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项目,在全市率先运用“重点更新单元+利益统筹+土地整备”综合开发模式,实现大片区统筹开发快速改造,用时约1年时间拆除建筑约100万平米,移交13号线车辆段用地34.17万平方米,移交率90%。
在全市率先试点海关系统综合改革试点示范项目2个,即优化进口低温光刻胶等危化品检验监管模式,探索“口岸直通、属地查验”模式。
据悉,入选案例中,有16个属于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首批清单和市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的重大改革项目,紧扣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圳改革核心任务,为落实任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经验基础。
通过表扬先进提升推进改革的力度和效度,推动改革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有利于综改试点纵深推进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突破,推动全市各单位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为深圳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绿色光明网
编辑:麦乐瑶
校审:赖飞扬 邓红丽 谢燕丽
标签: 光明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