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医保改革的不同声音越来越大。
【资料图】
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不一样,按《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医疗保险资金只有职工和用人单位的缴费。对于私企员工和自由职业者,医疗保险基本属于自己掏钱,没有国家托底。
这次医保改革的大方向是,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8%)计入统筹资金,即将单位缴纳的8%中原本计入个人账户的3.8%也计入统筹账户,只把职工个人缴纳的2%仍计入个人账户。
也就是说,个人返款直接少了近三分之一。
所以,这次的改革,把原本属于个人账户可以自己支配的钱减少,划入统筹账户,就相当于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
因此,这样的医保改革,实际上是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医保改革前,有个不舒服可以直接去药店买药,医保卡返款的余额足以支付药费。
医保改革后,返款大幅度减少,很多药都买不起了。
就拿老年群体来说吧。
本来,有点高血压,高血糖,去药店拿点降压药,降糖药就行了。但是现在还得跑医院。
去了医院就能顺利拿药吗?去过医院的都知道,排队,挂号,就诊,缴费,拿药,一大串流程下来,半天时间过去了。
结果呢?本来,几十块钱的药就搞定的事,折腾来折腾去,这检查那化验,最后花了大几百块,一算,报销之后比之前花得还多。
本来我国医院就医患紧张,医疗资源紧缺,现在还把人都赶去医院,这不是逼着挤兑医疗资源吗?
所以说,这次改革非但没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反而加重了以上问题,又增加了医患关系紧张问题。
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更是鸡肋。一年到头去不了医院一趟,每月却要白白掏着钱去放进统筹账户,很不划算。
为什么,医保改革要增加统筹账户的钱?
因为,统筹账户的钱不够用了。
二
根据《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余为11753.98亿元,占了全国基本医保累计结存总额的32.5%,且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
到了2022年,全国医保累计结余7644亿元,统筹账户仅占了40%多一点。
也就是说,医保账户里的钱有一大半都沉淀在个人账户里。导致统筹账户即将无法支撑即将实行的门诊报销。如何让这部分钱动起来,增加统筹账户的份额,成为了当务之急。
这也是这次改革的初衷。
为什么医保基金会拮据到如此地步?要打起了个人账户的主意?
有人说,是三年免费核酸的原因。
2020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配合做好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表示,要在综合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需要、本地区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程序将针对新冠病毒开展的核酸、抗体检测项目和相关耗材纳入省级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并同步确定支付条件。
随后,多地响应国家医保局开始出台响应医保支付政策。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发文,医保对于核酸检测支持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采购渠道;第二,将核酸检测项目纳入医保诊疗项目目录,疫情防控期间诊治需要的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费用按医保规定予以支付。
这三年的核酸检测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这笔账肯定算不清,那其中有多少是医保支付呢?这个数字恐怕更难说准。
一些地方披露了一些年份的数据,可见端倪。
2022年,临沂市医疗保障局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2021年,通过三轮价格调整,大幅降低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检、多人混检每人份价格分别降到40元和10元。医保基金支付“应检尽检”核酸检测费用6800余万元。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发布的截至2021年8月底的数据,上海医保累计支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1500余万次,近12亿元费用。
也就是说,以上海市这样的体量,一年医保支付金额在20亿左右。
三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第三十条中的第三款还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社会保险法》的上述规定,指出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显然不在其中。
也就是说,医保支付核酸费用,其实并不符合规定。
2022年5月,国家医保局明确否定了此前网络流传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医保支付论”。也就是说,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不再由医保支付,而是由地方财政负担。
但是,事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已经动用了医保基金的池子,即便如此,很多地方的财政也出现困局,无力支付大规模核酸的费用,甚至一些基本民生设施,比如公交等费用都无力支付。
这次改革之后,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不管你大病小病,想要报销都要去医院。这就导致了个人账户以及自费部分的钱都流向了医院。这就大大增加了医院的收入,而医院的收入是需要上缴地方财政的。
也就是说,虽然被划走的这些钱没有直接用支付核酸费用,但是,却变相进入了被核酸掏空的地方财政口袋里。
所以说,没有一根棉签是免费的。